“童伴妈妈”淡青:见证乡村文化生活巨变,与孩子们共同成长|我这十年 DATE: 2023-04-01 10:17:05
原标题:“童伴妈妈”淡青:见证乡村文化生活巨变,童伴妈妈与孩子们共同成长|我这十年
淡青和孩子们在一起
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
“春雨来临时,淡青淡青妈妈带我们感受了大自然,见证巨变仙踪林在线观看免费人口/免费高清完整片春雨的乡村温润下大地都是五彩斑斓的。”这是文化2022年农民工春晚的节目——儿童音乐剧《把未来点亮》。节目中所提到的生活“淡青妈妈”是来自四川雅安市天全县新华乡文化站的“三区”文化工作者,也是孩们该乡永安村童伴之家的童伴妈妈。
自2015年担任新华乡文化站的共同管理员之后,淡青见证了乡村巨变,成长见证了乡村文化生活面貌焕然一新,童伴妈妈而她自己也在其中吸取了养分,淡青为乡村文化建设贡献了自己的见证巨变力量。她也因此获得了2018年“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”称号,乡村,文化还是生活第23届“四川青年五四奖章”获得者,也是“四川省三八红旗手”。
孩子们在文化站学习
开设 “四点半”公益课堂
孩子们变得越来越自信
2013年芦山地震之后,外来媳妇淡青成为了一名志愿者,帮助乡里统计房屋受损的仙踪林在线观看免费人口/免费高清完整片情况,一直很热心。2015年,新建的新华乡文化站即将投入使用,乡里的领导推荐淡青去应聘文化站的管理员。
一开始,面对这个新鲜的文化场所,村民们都不愿意走进来。整个文化站常常只有淡青一个人,那时候,她的女儿刚刚上小学一年级,每天下午放学后,女儿便到文化站来找妈妈。女儿的同学有时候也会跟着她一起来文化站,淡青便在辅导女儿的同时也给其他孩子辅导功课。孩子从一开始的三四个,到七八个,最多的时候有十多个孩子在文化站学习。
于是,淡青这个小小的 “四点半”公益课堂就开始了。每周一到周五,孩子们放学之后就会到文化站学习,高年级的孩子给低年级的辅导功课,淡青自己则辅导高年级的孩子。寒暑假期间,大学生志愿者则会来教孩子们手工、美术和英语。
2019年,共青团四川省委“童伴之家”推广到天全县,天全县开始实施第一批童伴计划,成立了永安村“童伴之家”,淡青也正式成为“童伴妈妈”。
孩子们与大学生志愿者在一起
淡青说:“我经常和孩子们在一起,感觉到他们的变化很大。有一个孩子性格有点内向,还爱哭。后来我们就一直开导她,多沟通,给予她更多的关爱,孩子慢慢就想开了。现在,你要是看到她,绝对想不到她之前是个‘爱哭包’,在学校里参加各种演讲比赛、竞选大队长,变得又阳光又自信。去年年底,她跟我们一起去四川大剧院参加演出,表现得也非常好,上台也很自信。我看到她都觉得,她真是在发光!”
如今,学校在放学后也推进了课后服务,“四点半”公益课堂也就结束了它的使命。不过文化站在周末又开启了“周末自然美学课堂”,通过另外一种方式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:“其实就是带着孩子们交流、玩耍、学习,他们想干什么,我们就安排什么,寓教于乐。去山里看看动植物,去河坝里捡石头画画,去采集植物和捕捉昆虫做标本,让孩子们尽情接触大自然。”
孩子们在文化站学习
公共文化网络在乡村延长
老人们纷纷走进文化站
孩子们去观察过的植物,包括了王奶奶菜园里的菜。
王奶奶叫王朝香,当了30多年村干部,退休之后,突然生活就没了抓拿,心里空荡荡的。淡青知道这件事之后,把村子里的孩子们召集起来,以王奶奶家为中心点,来了一次特殊的自然美学课堂。
王奶奶带孩子们参观菜园
淡青让王奶奶带着孩子们走进菜园里,去认识各种瓜果蔬菜和昆虫,进行实景教学。参观完之后,孩子们又来到文化站,把所见所学画下来,然后归纳总结。“娃娃们学到了东西,又把老年人带动起来了。王奶奶那天告诉我,她觉得自己在这个年龄还能发挥余热,非常高兴,感觉自己也年轻了不少。”
淡青、孩子们和王奶奶在一起
从窝在家里看电视、打麻将,到走出家门,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,背靠的就是公共文化网络在乡村的覆盖和延长。淡青说,据她在文化站这八年来的观察,实际上乡村的老年人们也很愿意参与这些活动,只要有人去引导和带动,而乡村文化站的作用就在于此。
村里老人在文化站包粽子
“比如说端午节的时候,我们文化站就会组织大家包粽子,今年端午节我们包了600多个粽子,送给了周边的小朋友和孤寡老人。虽然东西不值钱,但是里面包的是大家的一份心意,收到的人也很开心。”
除了过年过节的传统活动,文化站还会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种锻炼:“前段时间我们组织了10多个乡里的阿姨们去参加太极拳的比赛和展演,还专门请了老师来教。阿姨们学会之后,很有成就感,每天只要一有空就会来文化站的运动场进行训练。”
村里的塑胶篮球场
新农村生活有了全新变化
村里修起了塑胶篮球场
文化站的运动场,是一块标标准准的塑胶篮球场,这是几年前专门为乡里的居民们修建的,也是淡青所看到的乡里实实在在的变化之一。
“我是看到这片场地从灰尘漫天的水泥地变成漂亮的塑胶球场。之前没有铺设塑胶篮球场的时候,灰尘很大,毫不夸张地说灰尘可以飞一、二层楼高,他们打篮球在水泥地上,膝盖经常被摔得稀烂。5年前,市里面得知我们这里没有塑胶球场,但是孩子们又特别爱打篮球,于是专门拨款修了这块标准塑胶篮球场。”
球场修好之后,白天年轻人们在这里打篮球,傍晚阿姨们吃完饭,在这里跳广场舞,各得其乐。
村里各家各户的房屋
不仅是文化生活上的跨越,淡青也见证了乡亲们生活慢慢变好。她所在的新华乡是雅安市最大的乡镇聚集点,共有7个行政村。2013年芦山地震,距离芦山40分钟车程的新华乡也受到了地震的冲击,但很快援建的一排排房屋拔地而起:“之前,我们小区外面全都是种水稻的田坝,脚一插进去就没过了膝盖。芦山地震之后,我们这里设立了聚集点,什么都有,整体环境不一样了,生活也一点点变好了。今年,我们也在想办法发展村集体经济,希望能带动大家一同谋发展,共同致富。”